2011年10月22日 星期六

20111021 水懺共修 ---------- 靜思晨語--20111020《法譬如水》六行~十回向行(三)

【證嚴上人開示】
我們昨天說過了「正顯中道」。在正顯中道的前面,大家應該還記得,「度化眾生」。我們眾生與佛本來佛性平等,為何又有佛與凡夫的差別,只是在一個字,迷、迷者就是凡夫;覺、覺者就是諸佛,在這個迷與覺的分別而已。
我們現在在迷的凡夫地,我們有一個「始覺」,就是我們應該開始覺悟了。開始的覺悟,我們要回歸與佛同等的境界,也就是回歸我們的本覺。那麼我們應該要從起點,以凡夫為起點,到佛的終點這條路,凡夫與佛道的距離,就是要先經過「度化眾生」,從度化眾生開始發心。
凡夫與佛的境界還是很遠,我們在這條遙遠的道路開始走,方向一點不能偏差,就是要行於正中道,這是我們在昨天說過的。
所以我們若能行在正中道,才能回歸本覺。
「本覺」:
本具與佛同等清淨本性
「始覺」:
聞法後有所覺悟
發願修行回歸佛性

本覺,從始覺要到本覺,這個道理是什麼呢?
十回向行之三
本覺之理 湛然常住
能覺之智 齊於諸佛
名等一切佛回向

這就是對我們很透徹地說,這是很簡單的事,本覺的道理是我們與生俱來的。不只是此生今世,我們生生世世,本來明朗清淨的本覺,就已經隨著我們來了,生生世世沒有離開,所以叫做「常住」。
常住就沒有生滅的時候,在佛沒有比我們多,在凡沒有比佛少,所以我們和佛的覺性道理是平等的,所以我們是「常住」。
只是我們很可惜,就只是一念無明,所以產生貪瞋癡等等,無明的源頭開始生出來,所以變成眾生的煩惱有八萬四千。
所以佛陀必定要從他這分覺悟的本性,隨著凡夫,開八萬四千方便的法門,以應眾生無明對照,以這種方法來教導。所以我們會常常聽到,八萬四千這個數字,八萬四千的煩惱無明,所以才有八萬四千的方便法,這就是佛陀的慈悲為眾生開啟,所以稱作「等一切佛回向」。
等一切佛回向,一切佛就是「本覺」的道理,大家要先了解,「始覺」的智慧;我們人人要能去探討,本覺的道理,我們現在還要找路回去,我們要從始覺開始,開始要啟發我們的智慧。因為八萬四千的方便法,其中一個方法是針對癡迷,癡迷就是不覺。
所以我們要有始覺的智慧,意思就是:
謂究竟始覺之智
契合清淨本覺之理
理智互融 色心不二
智所現故
是名智法身

我們若能從究竟,究竟就是根本的智慧,已經開始契合起來。本來大家知道,我們和佛一樣有本覺,只是我們現在還要重新開始。所以重新開始和原來就有的,其實是同一樣東西;我們若拿來合起來就是一體。所以我們原來也有與佛同樣明朗的本覺,不知道什麼時候,被我們一念無明生三細,貪、瞋、癡,所以出現不斷複製的煩惱。我們現在應該很慶幸,有這個因緣,我們用始覺,要去對「究竟覺」。
究竟,已經覺悟的、原來本有的,我們用始覺,要回歸究竟本來的真理,本來所覺悟的。所以這兩樣,開始和根本,本來一體;你若能會合起來,互融,互相圓融起來。
所以說色,色是我們身外的境界。「你現在有沒有看到我?」「有!」有,這叫做色塵!現在聽我說話,聲塵進入你們的耳朵,我的動作進入你們的眼睛,所以聽了以後,有沒有放在心裡?「有!」有或沒有不知道,你們放在心裡,那就是始覺,「原來是這樣啊!」
所以,我們心外的境界,都叫做色。我們的心能由色而啟悟,所以說「色心不二」,這是我們應該要不斷用心,去學、去體會的。
人人本具與佛同等的本覺
卻因無明煩惱所染著
今日有緣覺悟
當以始覺回歸究竟真理
相合互融而啟悟

所以「智所現」,其實聲、聲音,這個聲音也沒有定名叫做聲,色也沒有定名叫做色,臺語是色,國語是色,日本話叫做色。什麼色、什麼色,所以名稱不定。不過,它就是隨著我們的智慧,為其取名,大家都知道這是什麼東西,叫做什麼名字。
就像這麼多人坐在我的面前,你們是不是都叫做人?是!張三、李四是同一個人嗎?不是!所以通稱為人。
但是我們各人都有不同的名字,誰幫你們取的名字,就要用智慧,要取一個名字也很傷腦筋,所以這就是要用什麼,來幫一個人取什麼名字,這都是同樣的意思。
所以無論是外面的境界、內心的境界,都是我們人在分別外面的境界,我們若能知道這個道理,「名智法身」,是我們的心在創造一切。
所以我們也有一句話說:「一切唯心造」。什麼事情都是心境去造的,所以我們要有法身。法身,我們要修,修行從無明也能去體會,法的利用;我們若能將法拿來利用,這叫做「法身」。用在我們身上很習慣,這叫做「法身德」。
我常常說:「德者得也、得者德也」。得和德,你去學,學了之後有心得,有心得之後你要身體力行,用在你的日常生活,你所顯現出來的人格,這稱為「德」,就是你所得的。
功夫學了之後,會隨著我們的身。
德者得也、得者德也
學法後有心得
運用在生活中
所顯現出來的人格

所以法就是要去學,能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,培養我們的習慣。
師父常和大家說:「習氣不同各如其面」。什麼人有修養?什麼人沒有修養?修養到讓人的眼睛看得出來,讓人的心感覺得出來;沒有修養的也是一樣,這都是習氣。所以我們修行,是要把我們不好的習氣,將它好好修持,將不好的去掉,好的我們拿來利用,這叫做法。所以若是用在我們的生活中,這叫做德。
所以剛才說八萬四千煩惱,我們要學出方法,如何去度?用智慧去度,智慧才能設方便,才不會在中道上走入偏差。所以智慧在菩薩道中,一定要走中道,這就是要學。
法即法軌,就是諸佛從此法而成佛,過去佛、現在佛、未來佛,都要走在這個法軌上,不能脫離,這樣才能成佛,這樣叫做法身。這個法身,在諸佛不增,在眾生不減。
剛才也說過了,「眾生迷而成顛倒」,為什麼叫做眾生?你迷了,所以顛倒了。
「諸佛悟之而得自在」,諸佛為什麼那麼自在,因為他覺悟了,所以他悟之而得自在。其實「迷悟雖殊」,迷和悟雖然差得很遠、不同,但是「體性恆一」。覺和迷,迷的起點其實也是覺,所以就是覺一念無明而已,其實它們同樣是一體的。所以眾生和佛的心還是一體,所以「體性恆一」。
「具足常樂我淨,是名法身德。」什麼叫做法身德?我們如能時時常樂我淨。凡夫的心就是無常,現在起一個歡喜心,說不定等一下又起煩惱心,愛的時候,不斷追逐、不斷祈求。追的時候,求得的時候,其實是曇花一現,讓你歡喜一下,其實是不是永遠長存呢?是不是真實的呢?很難說!
世間本來就是無常,得失應該自在,但是凡夫沒有的時候患得,有的時候就患失。
我們若是擁有很多名利財,都很多的時候,心也很擔心,擔心叫做患。擔心什麼呢?擔心會失去。
若是還沒有的時候,也是很擔心。用心計較要去賺錢,用心計較我ㄧ定要求得到,那也是很擔憂,這就是患得,要怎麼樣才能得到?
所以沒有的時候患得,有的時候患失,所以這種得失的心,在凡夫實在是苦不堪言,這叫做凡夫,這是迷所以顛倒。
若是聖人,他就是常樂我淨,有的時候沒增加多少歡喜,本來就是這樣。有的時候,我要如何應用它?有使用權,我有這個東西,要如何歡喜地去用?用在利益人生,這不覺得我減少了。不會,他覺得我做出去很歡喜。
所以「常」,有的時候給他,沒有的時候他沒煩惱,所以常常都很快樂。凡事不來污染他的心,所以常樂我淨。世間名利地位對我來說,一點都不會在我心裡起煩惱,這叫做常樂我淨。這樣稱作「法身德」。
法即軌法
謂諸佛由軌法而得成佛
故名法身
此之法身
在諸佛不增、在眾生不減
眾生迷之而成顛倒
諸佛悟之而得自在
迷悟雖殊、體性恆一
具足常樂我淨
是名法身德

我們人人若能修行,修到對世間一切,都不會很在意,也不會去貪著、染著;但是我們應該要從度眾生開始。
天下眾生芸芸苦難,用什麼方法去幫助他?幫助了以後,我們心無所著,明明覺覺還是繼續走在這條菩薩道路、在正道上,而且是在中道上。若能如此,我們才是真正的法身,德才真正已經學起來。
所以法就是方法,用什麼方法對眾生有幫助?對我們一點都沒有得失。所以八萬四千煩惱的眾生,我們要以八萬四千不同的方法去度化。
所以各位,從十回向,從第一、第二,已經到今天的第三,你們要一貫體會,這樣我們才能得到,具足常樂我淨的法身德,這個境界,所以大家要時時多用心!
[2011/10/21 上午 08:27:25] 吳寶秀: hi
[2011/10/21 下午 09:53:45] Jaclyn Chiew 慈韶: test
[2011/10/21 下午 09:56:21] Jaclyn Chiew 慈韶: 20111020《法譬如水》六行~十回向行(三)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http://neptuner.666forum.tw/t3462-topic
[2011/10/21 下午 09:57:31 | Removed 下午 10:41:23] waynelin88: This message has been removed.
[2011/10/21 下午 09:58:33] pohjootan: 敬愛的上人好!  師兄姊晚上好 !
[2011/10/21 下午 10:00:13] Linda 慈諄: 敬愛的 上人 晚上好! 線上法親家人 晚上好!
[2011/10/21 下午 10:01:01] pohjootan: 師兄姊 :
請起立
向上行三問訊禮,
一問訊
再問訊
三問訊
相互問好 !
[2011/10/21 下午 10:01:31] pohjootan: 恭請上人開示 :
http://neptuner.666forum.tw/t3462-topic
[2011/10/21 下午 10:02:45 | Removed 下午 10:36:22] waynelin88: This message has been removed.
[2011/10/21 下午 10:06:29] Donna 慈瑾: 大家好!
[2011/10/21 下午 10:08:53] Jaclyn Chiew 慈韶: 敬愛敬愛的 上人 晚上好! 線上法親家人 晚上好!
師兄姊 :  請起立  向上行三問訊禮,  一問兄  再問訊  三問訊        相互問好 !
恭請上人開示:  http://neptuner.666forum.tw/t3462-topic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0111020《法譬如水》六行~十回向行(三)
[2011/10/21 下午 10:10:23] Jaclyn Chiew 慈韶: Sorry! I can not see the host, whoever that can see each other, let's go ahead with the cultivation.
[2011/10/21 下午 10:26:39] pohjootan: 感恩上人開示 !  請分享 !
[2011/10/21 下午 10:28:36] Linda 慈諄: 迷者就是凡夫;
[2011/10/21 下午 10:28:42] pohjootan: <我們眾生與佛本來佛性平等,為何又有佛與凡夫的差別,只是在一個字,迷、迷者就是凡夫;覺、覺者就是諸佛,在這個迷與覺的分別而已。>
一念之差.. 佛性就在一念間
[2011/10/21 下午 10:31:11] pohjootan: 這一念間 您有醒覺 把習氣調伏好 這一念間 您的佛性就出現了 法身示現
[2011/10/21 下午 10:33:08] Donna 慈瑾: <凡夫與佛道的距離,就是要先經過「度化眾生」,從度化眾生開始發心。>  度化眾生,讓我想到倪銘均師兄的發心,把握時間,把握因緣,一次又一次的與大家分享。
[2011/10/21 下午 10:35:53] Linda 慈諄: 轉心念  轉心念是銘均師兄每一場都提出來 大家來發好的 心念吧
[2011/10/21 下午 10:35:57] 慈鎮: 今晚為止 我已經聽5場了 我也是不肯錯失此機會 因為實在太棒了 有如隨師
[2011/10/21 下午 10:36:00] pohjootan: [2011年10月21日 下午 10:33] Donna 慈瑾:
<<< 度化眾生,讓我想到倪銘均師兄的發心銘均師兄一直強調轉念的功夫 直入道心 很棒 !
大愛台就是方便方門之一 讓人從「始覺」開始
[2011/10/21 下午 10:36:54] pohjootan: 「始覺」:
聞法後有所覺悟
發願修行回歸佛性
[2011/10/21 下午 10:37:40] Donna 慈瑾: [2011年10月21日 下午 10:35] 慈鎮:
<<< 今晚為止 我已經聽5場了掌聲鼓勵 鼓勵
[2011/10/21 下午 10:38:16] felixchangfelixchang: (clap)
[2011/10/21 下午 10:38:55] Jaclyn Chiew 慈韶: 凡夫與佛道的距離是起點到終點,而這中間就要先經過「度化眾生」,從度化眾生開始發心。這條遙遠的道路開始走,方向一點不能偏差,就是要行於正中道。倪銘均師兄的轉念功夫要學,要用,更要教小孩。
[2011/10/21 下午 10:39:53] Donna 慈瑾: 今天早上聽銘均師兄分享的一段,很發人深省: 如果沒有時時刻刻在感恩中,如果沒有時時刻刻在懺悔中,如何能夠生生世世都在菩提中呢?
[2011/10/21 下午 10:40:52] pohjootan: [2011年10月21日 下午 10:36] pohjootan:
<<< 發願修行回歸佛性從黑道出身的洪師兄身上 看到佛性常住... 只要把迷轉覺 黑道大哥也有捐一百萬的.. 所以 要先經過「度化眾生」,從度化眾生開始發心。
[2011/10/21 下午 10:43:01] Linda 慈諄: [2011年10月21日 下午 10:39] Donna 慈瑾:
<<< 如果沒有時時刻刻在感恩中,如果沒有時時刻刻在懺悔中,如何能夠生生世世都在菩提中呢?確時是如此
[2011/10/21 下午 10:43:31] Linda 慈諄: 感恩
[2011/10/21 下午 10:45:48] pohjootan: 慈濟四大八印 感動的事 讓人人感恩 也自我懺悔 這就是..
心能由色而啟悟,所以說「色心不二」
[2011/10/21 下午 10:49:04] pohjootan: < 得和德,你去學,學了之後有心得,有心得之後你要身體力行,用在你的日常生活,你所顯現出來的人格,這稱為「德」,就是你所得的。>
更簡單的...
<我們修行,是要把我們不好的習氣,將它好好修持,將不好的去掉,好的我們拿來利用,這叫做法。所以若是用在我們的生活中,這叫做德。>
[2011/10/21 下午 10:49:39] Linda 慈諄: 11pm tonight don't forget see 萬方SG及潘麗麗SG 受訪, 要提早祈禱嗎?
[2011/10/21 下午 10:50:07] pohjootan: [2011年10月21日 下午 10:49] Linda 慈諄:
<<< 要提早祈禱嗎?OK !
[2011/10/21 下午 10:52:18] tzu.du: [2011年10月21日 下午 10:31] pohjootan:
<<< 把習氣調伏好除了調伏 修正習氣 還須悲智平行 慈悲入人群 智慧入自心 共勉之
[2011/10/21 下午 10:53:08] Linda 慈諄: 聞法後真要有所覺悟 懺悔 真懺悔
[2011/10/21 下午 10:53:15] pohjootan: 世間名利地位對我來說,一點都不會在我心裡起煩惱,這叫做常樂我淨。這樣稱作「法身德」。
有德行的人 都有謙卑的法身 法入心
[2011/10/21 下午 10:53:25] pohjootan: 一分鐘
[2011/10/21 下午 10:53:26] 慈鎮: 世間名利地位對我來說,一點都不會在我心裡起煩惱,這叫做常樂我淨。這樣稱作「法身德」。      〈多少人做得到?〉..
[2011/10/21 下午 10:54:38] Richard Tsai 蔡弘凱(濟弘): 師兄姊大家好
[2011/10/21 下午 10:54:43] pohjootan: 請祈禱  MV 經藏演繹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http://www.youtube.com/user/a2328217?blend=3&ob=5#p/u/0/YFuu0sveY8g
[2011/10/21 下午 10:56:04] Richard Tsai 蔡弘凱(濟弘): [2011年10月21日 上午 08:27] 吳寶秀:
<<< hiHi! :)
[2011/10/21 下午 11:00:08] pohjootan: 唸「懺悔文」、「回向偈」
 
 
懺悔文: 
往昔所造諸惡業,皆由無始貪瞋癡,
從身語意之所生,一切我今皆懺悔。
 
回向偈:
願消三障諸煩惱,願得智慧真明了,
普願業障悉消除,世世常行菩薩道。
願以此共修功德回向苦道眾生
大家共同虔誠齋戒
普願天下兵災瘟疫險惡人心早日平息
普願人人心地好風光
普願天下無災人皆平安
普願苦難眾生離苦得樂
普願大眾得歡喜得自在
祈願法親們一切無礙
感恩 上人  感恩諸位菩薩 晚安
[2011/10/21 下午 11:00:43] pohjootan: 親愛的上人晚安  各位家人晚安
[2011/10/21 下午 11:00:56] Linda 慈諄: 感恩 上人  感恩諸位菩薩 晚安 
[2011/10/21 下午 11:01:15] 慈鎮: 感恩大家 大家晚安
[2011/10/21 下午 11:23:16] Sally Wei 慈漪: good night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