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10月5日 星期三

20111005 水懺共修 ---------- 靜思晨語--20111004《法譬如水》六行~十行行 (二)

【證嚴上人開示】
十行行:
歡喜行 饒益行
無瞋恨行 無盡行
無癡亂行 善現行
無著行 尊重行
善法行 真實行

我們昨天已經說過「歡喜行」,我們要時時保持歡喜心,要行菩薩道。菩薩道的目標就是要達到妙德,就是佛的境界。我們要培養我們的德行,要培養到道風德香,能熏習一切眾生,這叫做妙德,很微妙的道德,無不都是從我們的身教、行言表達出來。這也是兼利他人,所以叫做歡喜、皆大歡喜。
再來就是「饒益行」,饒益的意思就是,我們要完成我們的善業,我們這麼久一路講解下來,無不都是為了一個善,諸惡莫做,眾善奉行,這就是最簡單的表達,佛陀對我們的教育。除了自己,愛好我們自己的品格行為,這個善字,我們還要把這分善推出去,推到能到達佛的境界。不只是我們,還要推廣普及眾生。所以「善推妙德,饒益眾生」。
我們還要進一步「使得法利」,讓這個法,我們在實行,我們也要把他度進來,和我們同行;我們能霑潤法喜,我們也希望他同樣身心能霑潤法喜。這個法喜,我們大家應該都知道,做了之後那分安心、輕安,這種輕安自在。
眾生最苦惱的,就是那種粗重的煩惱。我們學佛,什麼叫做解脫?把粗重的煩惱放下了,然後我們的身很輕、心很安,這叫做「輕安自在」。每天若能夠過得輕安自在,這就叫做「法利」。將我們心所得的,能普及大家,讓大家都能得到,願意、很甘願的去付出。甘願付出了之後,很歡喜,永遠都在歡喜中,這叫做「利益」。
所以「不生厭想」。不生厭想就是向前直行,絕對沒有懈怠,或是停滯下來。
善推妙德 饒益眾生
使得法利 不生厭想
名「饒益行

我們可還記得,《法華經。化城喻品》,佛陀譬喻要度眾生,他以一種投眾生所好。眾生如果說到金銀財寶,大家很歡喜,他就以世間事來譬喻。譬喻有一位很好的導師,帶著一群人,告訴他們:「遙遠的地方,那裡有一座寶城。那座寶城裡面,無不都是金銀財寶,應你所需、應你所得。」大家聽了很高興,寶處,大家都很歡喜要去,跟著導師行走,遙遠的地方還是向前走。
但是走久了,精疲力倦,大家走遠了,好像懈怠的心生起了,覺得累了。這位導師就會跟大家說:「來,你看,寶處不是在我們面前而已嗎?來,努力些,努力一點就到了。」大家看到寶城已經現前,所以大家又提起精神來,向前直行。
到達了,大家就很高興。「稍歇一下,稍歇一下。」大家既然到了,所以就稍停下來;在寶處,大家歡喜一下。
這時導師又對大家說:「你們雖然來到這處寶城,這只是到了一個點而已,真正要得寶,還要再向前走。這只不過是讓我們歇腳休息的地方。」大家聽了,既然這麼遠都來了,再向前走一段,也快到達了。」所以大家提起精神來,已經休息一段時間了,所以體力充足,再向前走。
這就是一種譬喻。佛陀就如同世間的導師一般,他應機逗教,以這種化城的方法來成長我們的慧命。你沒有走在這條路上,無法看到道路上的風光。我們的道心,就是要行於道上;行於道上,你才知道道理在哪裡?
佛陀也告訴我們:「苦、集、滅、道。」什麼是苦的人生?來,你如果要知道苦,你投入苦難人生群中,去體會苦難。看到眾生受這麼多苦難,現身在我們的面前,教育我們,這是我們修行歷程的風光。
這些道理,苦的真諦,不只是說的道理,活生生的人活在我們的面前。這是我們在修行;這是我們走入慈濟,才有這種機會,去接觸什麼叫做苦諦,苦的真理。
所以我們應該要知道,法利,就是自己要培養好我們的善心,培養我們的毅力,培養我們的願力。發心、發願!你若發心、發願,身體力行,自然你就會去做,做了之後我們的心,身心輕安。看到世間的一切,或是有周圍的煩惱入我們的心,我們就能很容易看開,不要計較,這是不是很簡單的方法?自然我們的心就歡喜自在,自然就不會有厭煩。
了解苦的真諦
煩惱就不容易入心
身體力行去付出
心就能輕安自在

就如在凡夫中,有的是先生,很好的先生,但是太太竟然賭博,或是很懶惰。先生為了要做慈濟,就要很委屈自己,逆來順受。太太在賭博,不順意,回來就罵先生,賭博回來肚子餓了,菜冷、飯冷也要罵人,所以三餐要準備得剛剛好熱,很溫柔的一位先生。度太太度得動嗎?度不動,不過,他用耐心。
後來就拜託他的姊夫去度。這位姊夫也是慈誠隊,夫妻很幸福,就一起來要說服她,也是度不動。
後來就是教聯會的老師,去和她聊天,送她書。她突然間看到這本書,她起了歡喜心。老師把書送給她,就開始要求她:「來,妳和我一起,我們有什麼活動,一起去吧。」她覺得:「拿了這本書,她說要送我,既然收了人家的禮物,人家邀請參加,不去也不好意思。」就只是這樣的念頭,進去了。
開始在活動中,看到人人那種歡喜,彼此之間的和氣、互愛,她自己投入,心生歡喜,做了之後,好像得到什麼寶一般。從此開始,人家再來邀,她就歡喜和人一起去,後來就跟人家說:「你們如果要做,一定要記得我!」開始自動了。
聽到這麼頑固,又是這麼年輕的一位太太,你看,三種人來度她。不一定是最近的人度得動;不一定是中間的人度得動;偏偏就是要很遠的人來度她。這種緣一得度了,她投入了就很歡喜,這就是在行。只要你讓她上路了,她也會看到歡喜的。
度人也要隨緣
一旦得度
投入了就會產生歡喜

其中又有一位,參加慈濟之後,他的事業一直變化。時機不同,一直變化,賠了很多錢。但是雖然碰上這種環境,他還是很精進。有人就說:「某某人啊!你還要這樣做下去嗎?你看你的生意,企業危機,你慈濟做得那麼迷。」他的心都沒有動搖:「賠錢,這是時機的問題,和慈濟哪有什麼關係?我有時間,我就是要做!我如果投入去做,我忘記煩惱,我能得到很多歡喜,我還要更精進。現在時機就是因為社會這樣、這樣,所以我應該要更精進,讓社會更祥和,更平安一些,自己算什麼呢?」
看,這就是不厭,不會生出厭煩的心,這就是走入這條道路的風光,才有辦法。所以佛經中也這樣說:「善能利益一切眾生。」這叫做饒益眾生。
所以在佛陀的經典中,度無極布施,其中有一段文字,我看了很歡喜,它說:
慈育人物 悲憫群邪
喜賢成度 護濟眾生
跨天越地 潤弘河海
布施眾生 飢者食之
渴者飲之 寒衣熱涼
疾濟以藥 車馬舟與
《六度集經》

意思就是說:「我們要有慈心,有慈心,無緣大慈,希望人人幸福,希望社會平安,為了人人的幸福,為了社會的平安,我們願意去付出再付出。」所以叫做慈育人與物。
悲,就是悲憫眾生。眾生可憐!是非難分,有的人就是信仰偏邪,生活行為偏差,這一定會受苦難。所以我們不忍眾生受苦難,所以悲就是憫念眾生,他的行為、生活偏邪了,所以我們叫做同體大悲。
喜,「喜賢成度」。我們看到大家有因緣進入佛門,看到大家發心行於菩薩道中,我們要隨喜功德。看到他在菩薩道中不斷成長,將功能變成良能,將利益的心,利己的心,變成利人濟物的心,像這些都叫做喜賢成度。看別人所得的,有成就,我們就歡喜,隨喜功德。
又「護濟眾生」。眾生既然進入菩薩道中,我們不只是歡喜,我們還要保護他,保護他,不要失去道心、失去道行,所以我們事事要保護。
再來就是「跨天越地」。看看,苦難的眾生,天下很多,我們現在這個時刻,慈濟人、人間菩薩,已經分布在苦難受災的國家,他們不惜辛苦,就是為了眾生苦難。
還要「潤弘河海」,我們不只是跨天過海,甚至我們對於海的疼惜,不只是疼惜大地。大家還記得嗎?我們的環保志工,淨山、淨海,甚至在小琉球的那些環保志工,以前那艘船是在補魚,現在用那艘船在海面上撿垃圾。這不就是潤弘河海?在那裡度那些打漁的人,所以這些都是我們的人間菩薩。
我們做到了,所以我們布施眾生,布施眾生,眾生如果餓了、如果口渴,我們給他喝;寒,冷的時候,就是寒衣;若是熱的時候,讓他能涼一點;無家可歸的災民,我們要如何為他們蓋房子,安他們的身;有病的人,我們給他藥,「疾濟以藥」;若是很遠的人,走路走不到的要怎麼辦呢?我們會去陪伴,有時候會用車子。
你看,新加坡、馬來西亞,每個月和臺灣也是一樣,用車子把他送過來,來領錢,而且給他們一天的歡喜再回去。這就是布施無極,無微不至那種愛。
看到這段文字,我很歡喜,覺得這些饒益眾生的事,我們不是都做了嗎?對!我們會很歡喜,這叫做輕安自在!
世間的苦難人,佛陀所教育我們的,要去行菩薩道,救濟世間的苦難,我們都在做了。所以菩薩道利益、饒益眾生,就是要自己先自利,要有十信、要有十住,然後才能行十行。所以大家要時時多用心!
[下午 09:47:12] Richard Tsai 蔡弘凱(濟弘): 師兄姊大家好!
[下午 09:56:21] Jaclyn Chiew 慈韶: test
[下午 09:58:59] pohjootan: 敬愛的上人好!  師兄姊晚上好 !
[下午 10:00:12] Linda 慈諄: 敬愛的上人好!  師兄姊晚上好 !
[下午 10:01:14] chilinjudy2: 敬愛的上人!法親家人晚上好!
[下午 10:01:17] susanwang1960: 敬愛的 上人 晚上好! 線上法親家人 晚上好!
[下午 10:01:22] pohjootan: 向Steve Jobs 永不放棄的精神和超然創意 致敬
[下午 10:01:51] waynelin88: 敬愛的 上人好!各位師兄姐晚上好!
[下午 10:02:01] pohjootan: 師兄姊 :
請起立
向上行三問訊禮,
一問訊
再問訊
三問訊
相互問好 !
[下午 10:02:50] pohjootan: 恭請上人開示 :
http://neptuner.666forum.tw/t3397-topic
[下午 10:14:15] felixchangfelixchang: 大家好
[下午 10:24:26] (Morning Study Host): 敬愛的  上人晚上好  各位法親菩薩家人晚上好
[下午 10:27:35] pohjootan: 感恩上人開示 !  請分享 !
[下午 10:31:10] pohjootan: <很微妙的道德,無不都是從我們的身教、行言表達出來。>
時時都警惕在心 上人直入道心的教誨 也時時懺悔 做不到時 要改往修來 願能熏習一切眾生..
[下午 10:32:17] Linda 慈諄: 要培養自己的德行,要培養到道風德香,先熏習自己才能熏習一切眾生,妙德顯於外.菩薩招生才會入門來.
[下午 10:33:15] susanwang1960: "我們要培養我們的德行,要培養到道風德香,能熏習一切眾生,這叫做妙德,很微妙的道德,無不都是從我們的身教、行言表達出來。這也是兼利他人,所以叫做歡喜、皆大歡喜。"這是修行人的大功課。
[下午 10:33:34] pohjootan: <饒益的意思就是,我們要完成我們的善業。不只是我們,還要推廣普及眾生。所以「善推妙德,饒益眾生」。>
自利 利他 自覺 覺他 時時都為眾生著想 發心 立願 !
[下午 10:36:02] susanwang1960: "諸惡莫做,眾善奉行,"自淨其意,是為佛教。
[下午 10:37:30] Richard Tsai 蔡弘凱(濟弘): 賈伯斯也是佛教徒。
[下午 10:37:37] (Morning Study Host): 心的歡喜如何表現出來、面帶微笑輕柔軟語、人見人愛皆大歡喜饒益眾生。才能廣結善緣以真心待人持之以恆必得回響。
[下午 10:38:17] Linda 慈諄: 如何輕安自在?把粗重的煩惱放下了嗎? 難呃! 努力行進中..  哈哈
[下午 10:38:49] pohjootan: <眾生最苦惱的,就是那種粗重的煩惱。我們學佛,什麼叫做解脫?把粗重的煩惱放下了,然後我們的身很輕、心很安,這叫做「輕安自在」>
一件事圓緣之後 應自省是否「輕安自在」 ? 還是煩惱叢生 關鍵在是否有入法 得到法利
[下午 10:40:27] susanwang1960: "我們還要進一步「使得法利」,讓這個法,我們在實行,我們也要把他度進來,和我們同行;我們能霑潤法喜,我們也希望他同樣身心能霑潤法喜。"自利利人。
[下午 10:42:27] Donna 慈瑾: test
[下午 10:43:26] pohjootan: [下午 10:37] Richard Tsai 蔡弘凱(濟弘):
<<< 賈伯斯也是佛教徒。這一生能夠讓如此多人懷念他 示現無常 短暫又輝煌的人生 也是一位教育眾生的菩薩 失敗了 再爬起來 時間(十年)能成就一切 !
[下午 10:45:33] pohjootan: [下午 10:37] (Morning Study Host):
<<< 面帶微笑輕柔軟語、人見人愛皆大歡喜饒益眾生。這是上人要我們做的 尤其對法親 (今年四合一營隊圓緣開示) 我都一直記在心裡
[下午 10:45:50] chilinjudy2: 甘願付出了之後,很歡喜,永遠都在歡喜中,這叫做「利益」
[下午 10:46:25] pohjootan: 每天若能夠過得輕安自在,這就叫做「法利」。
[下午 10:46:54] chilinjudy2: 甘願則面對在多的考驗都能日日歡喜輕安自在...
[下午 10:47:35] chilinjudy2: 否則背著粗重的煩惱真的走不動喔!
[下午 10:48:20] pohjootan: [下午 10:46] chilinjudy2:
<<< 都能日日歡喜輕安自在...還能不生厭想... 是為饒益行 (行在法中)
[下午 10:48:42] (Morning Study Host): 那就放下吧!
[下午 10:51:14] pohjootan: <這些道理,苦的真諦,不只是說的道理,活生生的人活在我們的面前。這是我們在修行;這是我們走入慈濟,才有這種機會,去接觸什麼叫做苦諦,苦的真理。>
慈濟讓我們體會修行歷程的風光.. 這是妙法 要用心去體會 不要反被煩惱覆蓋
[下午 10:51:22] chilinjudy2: 就是自己要培養好我們的善心,培養我們的毅力,培養我們的願力。發心、發願!你若就是自己要培養好我們的善心,培養我們的毅力,培養我們的願力。發心、發願,身體力行,自然你就會去做,做了之後我們的心,身心輕安。看到世間的一切,或是有周圍的煩惱入我們的心,我們就能很容易看開,不要計較,這是不是很簡單的方法?自然我們的心就歡喜自在,自然就不會有厭煩。其實方法很簡單...但看我們自己...
[下午 10:51:35] susanwang1960: "不生厭想就是向前直行,絕對沒有懈怠,或是停滯下來。"回台參加營隊,看到許許多多的資深慈誠、委員,緊跟上人腳步走,修行路上不懈怠,讓人敬佩。
[下午 10:54:11] Sally Wei 慈漪: On 10/5/11, at 10:51 PM, chilinjudy2 wrote:
> 就是自己要培養好我們的善心,培養我們的毅力,培養我們的願力。發心、發願!你若就是自己要培養好我們的善心,培養我們的毅力,培養我們的願力。發心、發願,身體力行,自然你就會去做,做了之後我們的心,身心輕安。看到世間的一切,或是有周圍的煩惱入我們的心,我們就能很容易看開,不要計較,這是不是很簡單的方法?自然我們的心就歡喜自在,自然就不會有厭煩。其實方法很簡單...但看我們自己...
讚歎您!!
[下午 10:54:50] pohjootan: [下午 10:51] Shuchuan Wang:
<<< 看到許許多多的資深慈誠、委員,緊跟上人腳步走,修行路上不懈怠,讓人敬佩。非常贊同 讓我大開眼界 看到許多大菩薩的德行 妙德 !  一生學習的對象
[下午 10:56:25] Shirley慈泱: 剛開始做慈濟是以歡喜心做,後來是以感恩心做慈濟,用感恩的心做得更長久!
[下午 10:57:12] Donna 慈瑾: <看到他在菩薩道中不斷成長,將功能變成良能,將利益的心,利己的心,變成利人濟物的心,>   大家都有好多功能,可是有人終其一生都無法將功能化成良能,實在可惜。
[下午 10:57:55] pohjootan: [下午 10:54] Sally Wei 慈漪:
<<< 這是不是很簡單的方法很簡單 又一直做不到的方法 自己很努力在做.. 每天在警惕 希望一天比一天進步
[下午 10:59:08] Shirley慈泱: 「喜賢成度」。我們看到大家有因緣進入佛門,看到大家發心行於菩薩道中,我們要隨喜功德。要互護道心,互相成就。
[下午 10:59:08] pohjootan: [下午 10:56] Shirley慈泱:
<<< 用感恩的心做得更長久!現在是以報恩的心去做 (學吳師兄的 :))
[下午 10:59:19] chilinjudy2: 佛陀就如同世間的導師一般,他應機逗教,以這種化城的方法來成長我們的慧命。你沒有走在這條路上,無法看到道路上的風光。我們的道心,就是要行於道上;行於道上,你才知道道理在哪裡? 這一路走來更懂得 上人愛眾生的心...這一路走來不都是一座座化城... 運載著你我他到達彼岸
[下午 10:59:25] (Morning Study Host): 心甘情願不以苦為苦感恩能消業力,自怨自艾還是要還反而更重不划算.
[下午 11:00:19] susanwang1960: 度人也要隨緣  一旦得度 投入了就會產生歡喜"感受良深,看到別人歡喜做慈濟,自己也很開心,也一直製造機會,讓他人進來做慈濟。
[下午 11:00:34] Donna 慈瑾: <我們學佛,什麼叫做解脫?把粗重的煩惱放下了,然後我們的身很輕、心很安,這叫做「輕安自在」。>  粗重的煩惱?  為什麼  上人只說放下粗重的煩惱?  那微細的煩惱呢?
[下午 11:00:37] Sally Wei 慈漪: On 10/5/11, at 10:59 PM, pohjootan wrote:
> <<< 現在是以報恩的心去做 (學吳師兄的 :))
報 上人恩 佛陀恩 眾生恩
[下午 11:01:06] Donna 慈瑾: [下午 10:59] pohjootan:
<<< 現在是以報恩的心去做 (學吳師兄的 :))對  更進一步!
[下午 11:01:08] pohjootan: <三種人來度她。不一定是最近的人度得動;不一定是中間的人度得動;偏偏就是要很遠的人來度她 >
首先不要放棄 因緣一到 就會進來 (像Damai入法船茹素的因緣)
[下午 11:01:58] chilinjudy2: 度人也要隨緣
一旦得度
投入了就會產生歡喜
[下午 11:02:13] chilinjudy2: 永不放棄!學習 上人
[下午 11:03:14] (Morning Study Host): 感恩 佛陀和  上人的慈悲,給我們這麼多空間如果再不精進勤修慚愧啊.
[下午 11:04:06] pohjootan: [下午 11:00] Sally Wei 慈漪:
<<< 報 上人恩 佛陀恩 眾生恩至少上人每天對我們開示  讓我們慧命成長 此恩已難報啊 .. 學習面對逆境時 不會做出傻事 傷己傷人的事!
[下午 11:04:17] Donna 慈瑾: <佛陀就如同世間的導師一般,他應機逗教,以這種化城的方法來成長我們的慧命。>  上人也是用化城的方法來成長我們的慧命。
[下午 11:05:41] pohjootan: [下午 11:03] (Morning Study Host):
<<< 如果再不精進勤修慚愧啊.每天應作如是觀 !
[下午 11:05:53] Shuchuan Wang: "喜,「喜賢成度」。我們看到大家有因緣進入佛門,看到大家發心行於菩薩道中,我們要隨喜功德。"
[下午 11:05:57] pohjootan: 一分鐘
[下午 11:06:14] Richard Tsai 蔡弘凱(濟弘): 一層層把煩惱滌除。
[下午 11:07:02] Shirley慈泱: 『饒益眾生的事,我們不是都做了嗎?對!我們會很歡喜,這叫做輕安自在! 』是啊!上人不但長養我們的慧命,更直接以種種方法,讓我們依佛教法而行。
[下午 11:07:02] pohjootan: 所以菩薩道利益、饒益眾生,就是要自己先自利,要有十信、要有十住,然後才能行十行..
[下午 11:08:33] pohjootan: [下午 11:06] Shirley慈泱:
<<< 『饒益眾生的事,我們不是都做了嗎?對!Buddhism in action !! 行經 .. 我們是否有體驗心路風光呢 ?
[下午 11:08:44] pohjootan: 請祈禱  MV 經藏演繹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http://www.youtube.com/user/a2328217?blend=3&ob=5#p/u/0/YFuu0sveY8g
[下午 11:14:48] pohjootan: 唸「懺悔文」、「回向偈」
 
 
懺悔文: 
往昔所造諸惡業,皆由無始貪瞋癡,
從身語意之所生,一切我今皆懺悔。
 
回向偈:
願消三障諸煩惱,願得智慧真明了,
普願業障悉消除,世世常行菩薩道。
[下午 11:15:13] pohjootan: 願以此共修功德回向苦道眾生
大家共同虔誠齋戒
普願天下兵災瘟疫險惡人心早日平息
普願人人心地好風光
普願天下無災人皆平安
普願苦難眾生離苦得樂
普願大眾得歡喜得自在
祈願法親們一切無礙
感恩 上人 
感恩諸位菩薩
[下午 11:15:35] Shuchuan Wang: 感恩 上人 晚安!感恩線上法親家人晚安!
[下午 11:15:59] pohjootan: 親愛的上人晚安  各位家人晚安
[下午 11:16:01] waynelin88: 感恩 上人開示,各位師兄姐晚安!
[下午 11:16:15] (Morning Study Host): 感恩  上人開示 感恩各位法親菩薩家人的分享
[下午 11:16:49] felixchangfelixchang: gan en. good night !
[下午 11:17:41] Richard Tsai 蔡弘凱(濟弘): 感恩上人,感恩法親。晚安!
[下午 11:19:24] Sally Wei 慈漪: 今早答應大家的 慈濟影片欣賞連結 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lin-s17/archive?l=f&id=23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